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乡村体育教师自制7000多件教具 自制教具省30万

  • 资讯
  • 2024-12-24 06:30:18
  • 1

  早报特约记者 滇友 发自昆明

乡村体育教师自制7000多件教具 自制教具省30万

  开车从昆明出发不到30公里就到了白汉场,到了白汉场就得下车改坐当地的电动摩托,沿着山路七拐八绕地转了好些山路,终于到了昆明市官渡区白汉场中心小学。在学校门前孤独地站着一个头发稀疏、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他就是刚获得2012年CCTV中国体坛风云人物“未名人士体育精神奖”的乡村体育老师毕首金。49岁的他用26年的坚守,通过双手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为孩子们制作出102种7000多件体育教具,搭建起了农村孩子的快乐和未来。

  当不了冠军当体育老师

  由于擅长中长跑,毕首金儿时的梦想就是身披五星红旗,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然而,造化弄人。1974年,年仅10岁的毕首金在一次比赛中扭断了跟腱……

  1964年,毕首金出生在小哨锁梅凹组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由于擅长中长跑,体能较好,毕首金儿时的梦想就是身披五星红旗,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然而,造化弄人。1974年,年仅10岁的毕首金在一次比赛中扭断了跟腱……世界冠军梦破碎了,更糟的是,他还很可能落下残疾。“那时家里条件差,只能敷点草药,很长时间都下不了地。”毕首金说,艰苦的生活条件让他比其他孩子更早懂事,躺在床上的那些岁月他一直告诉自己,不能成为家里的负担,一定要站起来挑起家庭的大梁。皇天不负苦心人,通过一次次尝试,毕首金最终站了起来。

  1984年,报考体院落榜后,迫于生计,毕首金在亲友的支持下筹到了1000多元钱准备学习养鸡赚钱养家。万事俱备,养鸡场即将开张,毕首金却偶然得知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消息——官渡区教育局招考合同制老师。一边是不吃不喝10年才能还清的欠款,一边是难得的圆梦机会。在人生的岔路口,他放弃当时最热门的生财之道,毅然选择报考,并以全区第一的成绩被录用。

  每月不足20元的工资很难保障毕首金的基本生活,更别提缓解家庭的拮据,娶妻生子更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就算陷入如此窘迫的环境,他还是不顾亲友反对,固执地开始了教学生涯。这一干就是12年,直到1996年,表现优秀的毕首金才通过考试转为了农村公办教师。

  把篮球做成“四件套”

  1995年,毕首金有了第一件“发明”——板鞋。那是他从电视上“抄袭”来的成果,却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从此,毕首金的创作欲望一发不可收。

  毕首金回忆初到白汉场中心小学时的场景:那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小学,学校坐落在半山腰,校舍用的是寺庙房屋,四周没有围墙。除此之外,体育室内屈指可数的器材不是破旧不堪,就是“肢体不全”,杂乱无章地散放在地上。课余时间,孩子们只会玩泥巴、爬树掏鸟蛋,看到这些,毕首金很揪心,于是他有了自制教具的想法。

  1995年,毕首金有了第一件“发明”——板鞋。那是他从电视上“抄袭”来的成果,却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毕首金的创作欲望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是模仿,到后来发明出了带有自己新意的器材,比如会发声的跳绳、锻炼手脚配合的“踢踢球”……白汉场中心小学全校500多名学生在课间体育活动中有了自己喜爱的器材。

  篮球是学生最常用的体育器材,平时玩坏了往往一丢了之。但毕首金却拿回来,经过仔细设计加工,就变成了一个个做工精细的橄榄球、毽子、健身球和板鞋套。这对一个学历并不高的乡村教师来说,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包装带可以做成羽毛球,旧桌椅可以做成乒乓球拍,藤条可以做成呼啦圈——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毕首金做不到的。变废为宝影响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不知有多少次学生们在路上捡到一根烧火棍甚至小到一颗钉子、一根铁丝都要交来给他,他一样接受:难说哪一天会用得上。最让他感动的是,过去山村鲜有矿泉水,校领导外出开会还会将喝剩的矿泉水瓶带回来,这还真派上了用场,于是盖子成螺帽,瓶身当手柄,麻草成绳索,塑料管变垫圈,一个土法炮制的跳绳就这样做成。

  毕首金制作的教具很受学生欢迎,尤其是会转还带响的空竹和健身球,有的学生爱不释手,还会偶尔悄悄带回去与家人分享。于是,他把这些物件作为鼓励学生的奖品,让他们名正言顺地带回家。

  自制教具省下30万元

  白汉场中心小学的一块空地上,有一条“保龄球道”,球道是笔直平整的水泥地,球瓶是一个个手刻斧砍成锥体的树桩,球则是旧球填充一些杂物而成。

  保龄球对于深处山村的孩子来说,应当算是一项奢侈的“贵族运动”了,除了偶尔能在电视上看到那些城里人潇洒击球的身影外,恐怕没几个孩子进过保龄球馆。然而,连保龄球都不太会打的毕首金,却在简陋的校园里建起了一条“保龄球道”,让大山里的孩子们也享受了一回“贵族运动”。

  球道建成后,器材也有了,但怎么玩却是个问题,毕首金悄悄去保龄球馆看别人怎么打。他甚至还买来参考书学习,最难的是球瓶的摆放位置怎样才能互撞后形成全中的局面,经过研究和不断实践,他找到方法,在地上画上固定摆放球瓶的记号,一条可能是全国唯一的乡村学校保龄球道正式面世。

  在白汉场中心小学,记者还看到两块篮球场上画着很多方框和圆圈,一打听才知道是用来摆放各种体育器材的。每当大课间,毕首金就会把各种器材分门别类拿出来让学生各选所好开展活动,数十件物品如果一个人从拿出来摆放好,活动完再收回去,至少要一个钟头,但毕首金毫无怨言,只要孩子们高兴,他也开心。

  据熟悉体育器材的老师估算,如果把堆满了3间房子、毕首金自制的教具折现,金额将超过30万元。

  木条、旧轮胎、塑料瓶、废铁丝、PVC管……经过毕首金的捣腾总能变成一件件像样的体育教具。毕首金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奇,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原则和体现“多、奇、乐、实”特点的思路,采用刀、锯、锤等简易工具开始制作。寒来暑往,终于,他自制的102种、7000多件器材诞生了,其中包括了36件发明专利品。

  在白汉场中心小学,最奢侈、最大的一间房间可能就是体育室了,这里摆放着各种毕首金亲手制作、不同年代的体育教具。“我们学校是寄宿式学校,办公室和宿舍非常紧缺,但校领导还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提供了体育室这种条件,真的很不容易。”毕首金感慨地说。

  学校里四位一体的“家”

  他把这个“家”当做创作室,夜深人静时,这里就是他的天堂,无数拿在孩子们手中的体育器材,就诞生在这里。

  在白汉场中心小学教学楼里,毕首金有一个特殊的两室一厅的“家”,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被他分隔成两间房,过道则是厅,房间兼办公室、卧室、加工室和广播室功能,用他的话说是“四位一体”。

  外面的房间像个大仓库,墙上挂着、地上堆放着他制作的教具和一些废旧物品。而里面一间则大相径庭,收拾得规规整整、井井有条,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两门柜、几个摞在地上的箱子就占据了全部空间。虽然这个空间比较紧凑,但几盆摆放在箱子上长得郁郁葱葱的草本植物却显出他爱美的本性,尤其是两门柜上用钉子分别挂成一排的镜子、指甲剪、梳子等生活常用品,更是反映出他的细致程度。

  毕首金家离学校有五六公里的路程,而他一有空不是在这里捣鼓那些破铜烂铁,就是跑到昆明泡在书店里。毕首金说,在他28年的工作过程中,家务都是由爱人承担,并且年迈的父母还身患残疾,这些年对家人非常愧疚,接下来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弥补。

  说这话时,毕首金言语间首次充满了歉意;这些年,他唯一对不起的就是他的家庭,他明白学校的这份工作让他无力改变现实,但他在央视领奖的时候却放弃了一个唾手可得的机会:主持人周涛曾主动为他向体育厂商拉赞助,但他却拒绝了。 毕首金说,这26年他为孩子们制作出102种、7000多件体育教具,其中36件为个人发明;只要他愿意,这些发明可以为他带来不少收益。“我从未想过要去申请个人专利,而最大的心愿是把它推广给学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样的奉献才有意义。”

  大山深处的淡然

  从事体育报道多年,毕首金这个名字却是第一次听到,在央视中国体坛风云人物奖揭晓的时候,才知道在昆明的大山深处还有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但事实上,毕首金早已捧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市优秀教师、科技兴乡突出贡献奖、农村体育教育改革排头兵、敬业奉献模范、教育功勋奖等一大摞获奖证书。

  得知毕首金获奖的消息,记者将电话打到白汉场中心小学联系采访,但由于当时正值寒假的缘故,114给的电话一直没人接,采访他的愿望也差点泡汤。之后,经过几番周折,在与省、市、区体育和教育部门多方联系后,最终才在官渡区教育局文体科的帮助下要到他的电话。

  按约定时间和地点,记者找到离昆明30多公里远的白汉场。在一家农村信用社门前,记者远远就看到一个头发稀疏、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虽然他没有身穿领奖时的西服,也没有身着平时爱穿的运动衣,但毕竟还是个名人,我们一眼就看出他的脸部特征:“你是毕老师吗?”带着浓重的当地口音,毕首金热情地与我们打着招呼。随后,骑着他那辆已十分陈旧的电动摩托车,沿着山路七拐八绕来到了白汉场中心小学。

  这个学校周围环绕着果树和村庄,校园干净整洁,刚好放寒假,校园内十分安静。一眼望去,两块篮球场和一块并不标准的田径场最引人注目,而可以利用的空地几乎被以体育为主题的内容占据:教学楼墙角空地上砌有多张水泥乒乓球桌;围墙边钢管焊接的梅花桩、轮胎做的鞍马一字排开;最新奇的是,竟连电杆和树木之间还都挂着木制单杠;而教学楼墙壁上几个“德育为首,基础为本,质量为先,体育为突破口”的醒目大字,给人以不似体校胜似体校的氛围。

  虽然年近半百,但毕首金却身手敏捷,一边给我们看他制作的体育器材,一边作示范,在单杠上他居然还能做倒翻动作。“现在身体大不如前了,不过在还能动的时候,体育课上我还是要亲自做示范的。”

  毕首金领奖归来,一切回归自然,并未被光环所笼罩。与往常一样,路上遇到熟人,还是打个招呼,并无异样。

  这里还有个题外话,领奖那天,北京天寒地冻,他穿着一件西装上场,但将领带放在了毛衣外面。“我们学校和村里现在还没有闭路电视,收不到央视5套的直播,所以我也不知当天是个什么形象。”对于荣誉,毕首金表现得出人意料的淡然。

  采访最后,毕首金透露出一个小心愿,过去已献血8次,他希望要在50岁前献满10次。滇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