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规划计划

  • 情感
  • 2024-12-20 21:08:51
  • 34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4) 一、规划基础 (一)人才培养条件不断优化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首批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土地使用面积为214.75亩,校舍建筑面积为80639.10平方米,纸质图书馆藏达12.20万余册。现有教职工216人,专任教师205人,专业专任教师140人,兼职教师55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为27.20%,专业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为87.10%。全日制在校生3126人,生师比14.5:1。 学校共开设14个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餐烹饪专业是山东省品牌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淄博市特色专业。校内实训基地12个,实训基地面积为37549.80平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8976.97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213.80万元,生均设备总值10380.48元,实习实训工位总数1210个,学校是“1+X”证书试点单位。 校内建有机电专业、中餐烹饪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电子商务专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等实训基地12个。有电工电子、机器人、光伏发电、PLC、中餐、西餐、会计模拟、钢琴、汽车文化、汽车营销室、数控、电子商务直播、酒店客房、3D打印等实习实训室48个,实训设备6503台(套)。建有设施完备的微机室17个、先进的电子阅览室1个,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成了数字化资源平台、教师信息化办公平台、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 (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秉持“适合教育、多元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培育“爱家国、守诚善、精技能、勇创新的现代工匠”为目标,成立了淄博市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联盟”,建设了数字化德育资源中心、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企业文化展示中心、素质拓展训练中心、校外德育实践中心“学生德育六中心”,培育出淄博机电综合素养教育“六中心”德育品牌。 “532”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学生《个人成长记录》信息资料齐全,建成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形成了“三全”管理育人的良好格局。建成了德育数字化资源库,开发了德育课程,编写了3本素养教育校本教材,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校内外德育资源共享。 2017年12月,我校2014级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孙玉洁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学校部举办的“最美中职生”寻访活动中获得“最美中职生”称号;2018年12月,2015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胡益源再次获得“最美中职生”称号,学校连续两年有2名学生获此殊荣,这在全国也数首例。 4名学生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装调与运维”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模特表演”比赛中获得二等奖,3名学生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学生组)“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装调与运维”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2021年,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冯熙惠、徐嘉诚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获30秒单摇第一名,并打破世界纪录,央视、新华网等国内知名媒体及自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报道。2019年,我校2017届优秀毕业生孙玉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学校成立校企融合办公室,构建了五位一体校企协同的实习实训、就业招聘等学生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率98.9%、对口就业率89.9%,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强,就业单位层次逐年提高。中国重汽集团、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国内品牌企业就业基地逐年增加。西铁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联想集团、京东全国客服中心等国际品牌企业也成为学生的就业基地。办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的显著提高,使学生、家长、社会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分别达到98%以上。此外,学校引入国际职业标准,培养能够满足国际劳务需求的高技术、高水准、国际化技能人才,毕业生开始进入国际劳务市场。 (三)办学优势与特色鲜明 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己任,深化校企一体化办学。校企共同研究招生招工方案与标准,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展开。公司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师资队伍“双导师”、校企文化“双渗透”、技能考核“双评价”,通过双主体育人,实现了校企双赢。山东新景表业公司是淄博71家智能制造企业中的四强企业,现有1500名员工中我校毕业生占60%;中层以上管理干部、技术骨干中我校毕业生占35%。学校各专业全部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与企业自觉建立紧密的联系,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专业建设研讨会,建立校企联席会议制度,邀请企业专家进校讲座。学校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牵头组建淄博汽车职教集团、中餐烹饪专业发展联盟,建立区域校企联席会议制度,把教学与企业生产经营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组建“厂中校”“校中厂”,成立蓝海、西铁城等冠名班,推行“现代学徒制”,实现双主体育人。“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周村烧饼的制作”平台获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立项。 学校积极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幼儿保育专业自办长安幼儿园,目前已创建成为省级示范园;依托中餐烹饪专业与中乐餐饮有限公司共建中餐实训中心;依托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盛铭会计师事务所;依托山东精英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了淄博精英汽车俱乐部,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结合”,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障碍过渡”,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零分隔对接”。生产性实习使学生的职业和技能素养得到大幅提高,教师的“双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与行业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产学研用综合体3个,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艺传承平台1个,建成非遗工作坊5个,传承非遗文化和传统技艺。引入企业设备和技术,成为集培训、实训、生产、研发为一体的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中职学校。 (四)社会服务类型多样 学校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专业布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财经商贸、旅游、电子与信息、教育与体育、医药卫生七大类专业群。各专业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立专业发展规划,研讨专业发展目标与方向、育人标准与要求,扩大了专业建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省现代学徒制试点立项专业,其教学团队被评为省教学团队。 学校大力发展社会培训,成立了社区学院,为区域或相关支柱产业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培训人群涵盖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企事业在职员工等;培训内容包括机电、中式面点、机械加工、文明礼仪、电子商务、财务会计、幼儿教师、普通话培训等80多项;培训形式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短班长班相结合、岗前岗位相结合,脱产业余相结合,远程函授相结合。学校建有全省最大的社会培训中心,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五年来,年均培训总人数达万人以上,为区经济建设做出显著贡献。 (五)机遇与挑战并存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实施“双高计划”,部省共建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旨在建成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学校。 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重要部署启动实施,随着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发展进入新常态,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为中职学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 近两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方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及《关于“一市(校)一案”编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相继颁布,职业教育迎来了从量变到质变,提质培优、赋能增值的关键时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中职学校内涵建设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淄博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亟待产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实现凤凰涅槃。专业链必须全方位、精准化对接产业链。 我们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一是面临着人才培养必须达到更高质量的挑战。当前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及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道路上,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信息型人才是新时代发展中强而有力的中坚力量。这些要求促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涌入了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动能。职业院校在立足现有培养目标实施教育的前提下,必须努力打破固有思维,重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快形成面向区域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面临着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过分依赖传统的教材,不能结合学生实际很好的与专业对接,整合教材的能力还不适应中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如何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探索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型教材开发思路和方法,归纳特点、创新载体、开发案例,探索教材开发新模式,是职业院校和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是面临着服务能力必须达到更高标准的挑战。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规划实施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启动建设一大批产业园区,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转型升级,中职学校在做好专业对接产业、社会培训等工作的前提下,必须努力打破合作壁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地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四是面临着内部治理必须达到更加现代化的挑战。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内部治理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职学校在继续实践提质培优创新发展取得成效的前提下,必须努力打破常规束缚,探索落实改革创新的新招实招,更加深入地推进内部治理现代化。 二、规划目标与思路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大力开展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政治认同,强化价值引领,打造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多主体参与、多维度协同的学生成长新生态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社会服务供给能力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到2024年,建成为一所全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主要的办学指标及专业集群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建成一批建设成果,将学校建设成为全国“劳动教育基地”、“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成为全国“优质中职”学校。 (二)建设思路 聚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重点任务,坚持“立足淄博、服务山东、面向全国”发展理念,契合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淄博市“六大赋能行动”和“四强”产业需求,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主线,以依法治校为保障,实施党建领航等十大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制度标准与经验模式,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持与技术技能支撑,建成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中职学校。 三、规划建设内容 (一)加强党的建设 1.建设目标与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职业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将十八大以来的主题教育常态化,抓牢意识形态教育。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全过程,确保学校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前行。 以开展“创先争优”和“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为主线,围绕“品格+技能”育人策略,注重党建工作创新,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品牌专业特色融入干部培训和业务培训,加强党支部书记、教师“双带头人”培育内涵建设,形成“头雁”效应,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促进两提高”。建成“党建+专业建设、学生管理、志愿服务、创客空间”等工作模式,全面推行党支部“标准+特色+若干任务”内容体系建设,打造3个党建工作精品和优秀案例,形成示范引领。 建设学校“围绕三教改革抓党建,立足三全育人促发展”党建品牌,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着力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确保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现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互促共赢,为培养新时代未来工匠,推动学校在高水平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办学方向。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始终,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党支部集体研究决定。加强教师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统筹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 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构建以理论武装、责任落实、阵地建设、队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扣紧“明责、履责、量责、问责”四环相扣的责任落实“闭环链条”。严守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严格落实教材、出版物等编写、选用审查机制,宣传信息审核发布机制,校园安全稳定、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联动机制等。 (2)党的组织建设。开展“党员先锋示范岗”和“先锋引领”专项活动。在学校党员中继续开展以“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创新党员教育活动载体,丰富党员学习培训形式,注重互动和引导。深入开展“四比四争”专项活动。党支部和各党小组通过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区、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志愿服务、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一系列活动载体,设计开展活动载体、搭建发挥作用平台,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提供优质服务、团结凝聚群众。在职党员主动到“双报到”社区报到,亮明党员身份,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反映群众诉求,积极回应基层和群众关切,按照“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标准,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的具体问题,展示新时代职教人的良好风貌。建立健全“党员结对帮扶”长效关怀鼓励帮扶机制,开展多样化的帮扶活动,切实帮助解决困难党员和困难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依托“学习强国”和“灯塔党建”信息化平台,利用“时代先锋”等央视经典栏目和“道德讲堂”等学校活动,加强党员干部、教师廉政教育,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实施党员量化考核和积分管理,评定“先锋之星”,在教工党员中开展“立德树人当先锋”活动,在学生团员中开展“立志成才当先锋”活动,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先锋引领人物”。深入开展党支部书记、党员教师“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持续落实“三会一课”,规范党员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培训,联合开展“企业理念”“制度规范”“技术技能”“质量效率”“奋斗故事”“工作创新”等主题式沉浸式体验教育活动;将专业课程思政融入“周村商埠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为省级课题,形成示范引领,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实践创新。 (3)党建品牌建设。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实施“党员先锋、支部堡垒、为民服务、素质提升、基础保障”五大工程,带动学校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创建省级星火志愿服务队,创新工会、共青团、学生会服务品牌,争创省级书香工会。聚焦“凝聚师生、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促进和谐”四个维度,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分众化、制度化的群团工作方式,形成党建带群建“五个共同”工作模式,形成以“党旗引领”“红色传承”为主题的育人典型案例。以“工作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品牌精细化”为驱动,优化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打造融入淄博机电元素、体现职教特色的群团工作品牌。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将品牌专业特色融入干部培训和业务培训,加强党支部书记、党员教师“双带头人”培育内涵建设,形成“头雁”效应,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促进两提高”。拓展“党建+专业建设、学生管理、志愿服务、创客空间”工作模式,开展“中国梦”“青春梦想”等主题班会,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历史使命”“一马三司令”等学生主题教育红色研学活动,全面推行党支部“标准+特色+若干任务”内容体系建设,深化“一校一案”党建创新工作,打造3个具有淄博机电本土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建设目标与思路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思政铸魂、匠心浸润、价值引领、项目引导”四位一体思政育人格局,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彻服务育人发展理念,建成学生社团服务、劳动技能、心理健康成长营、创新创业服务等五大服务中心。构建“首席领航、学生自治、文明礼仪”三大工程,形成学校“升学就业齐发展、学历技能双提高的”的培养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落实课程思政。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教材之中、进入到课堂之中、深入到学生头脑之中,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课程、社团、家委会等途径,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自主开发《中职生礼仪教程》《经典电影赏析》《我们的节日》等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弘扬培育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形成一系列文化品牌,打造校园品牌,形成学校育人理念实证研究成果。 (2)开好公共基础课。完善层级化、递进化、多元化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体系,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达标及检测标准并实施。规范使用国家级和省级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结合企业行业标准,形成适合教学实际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建“公开课+教研+课题”三级教师成长体系,夯实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 (3)建设思政大格局。建立“思政育人、专业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四位一体”思政育人格局,做新思政课程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成立教学团队,分类别、分批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成立学校思政教育研究会,开展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培训研修、政策咨询,引领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创新。建成山东省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打造思政课优秀教学团队1个。打造学校有氛围、课程有示范、教师有榜样、结果有考核、成果有固化的课程建设典型案例2个,建成省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2门。 (4)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推进“人文素质大讲坛”“励志讲坛”“立德讲堂”等品牌活动,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坚守“三全育人”的重心在“全”,实现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拓展实践育人渠道,广泛开展社团、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艺术节、公益宣传等活动,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互补。持续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营造文化育人环境,深挖厚植工匠精神。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足开好心理健康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加大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常态化。定期推出家长成长教育课程,升级改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百日成长营”品牌,建设课程资源。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6)推进体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体育综合改革,构建增强学生体质的课程加活动体系,每学期进行两次健康水平测试。探索实施每天集中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每名学生掌握3项运动技能,每年举行3次全员参与大型集体活动的“333”体育健康体系课程研究,形成可复制的省级品牌。完善“333”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在2个以上国家级体育赛项获奖。 (7)加强法制教育。充分利用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进学校主题活动等形式和方法,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和多种形式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完善联动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关注学生思想变化,健全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全社会联动互动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创建法治特色教育基地,组建法治教育宣讲团,丰富学生的法治教育实践,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法治信仰,培育全体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学生法制素养,创建区域特色法制教育品牌。 (三)强化专业建设 1.建设目标与思路 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作出的“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聚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对接淄博市“四强”产业和周村区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经济需求,加强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示范专业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专业。突出建设基于产业链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专业和现代服务业专业,使之与区域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建设一批在山东省有知名度、影响力的一流专业,专业整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按照“对接产业发展、产教深度融合、聚焦内涵建设、提升发展质量”的思路,重点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建设专业发展机制。建构“发展规划+评估+预警与退出+双向对接”一体化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时开展调研,分析产业布局与专业设置情况,在现有各专业招生、教学质量、师资、实训等条件基础上,实施专业数量和结构的调整,及时开设新专业、淘汰或转型升级过剩专业。通过发挥动态调整机制在专业与产业之间的杠杆作用,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专业空间结构布局与产业集群布局的对接、专业层次结构与职业岗位技术等级相对接。 (2)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与课程体系重构。引导专业以“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对接”为核心,完成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全面提升学校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发展需求,“引企入教”,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与课程体系重构,完善“公共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岗位对接模块”的课程体系,开展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改革,开发校企“双元”合作的特色课程和优质资源。 (3)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和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国际教学资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资源、行业企业资源、群内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国际水平、企业特色、开放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引进合作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将企业生产项目转换成教学项目,校企协同开发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等所有教学环节的优质颗粒化教学资源,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结构化课程。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设1+X培训资源。 (4)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山东省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积极推行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的“1+4+1三段递进、校企相融”(即学校理论学习1学期,校企合作教学4学期,校外顶岗实习1学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模式,促进技能型特色人才培养。 (5)强化特色专业建设。立足山东省重点产业和淄博区域产业实际,在广泛调研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教学模式,提升实训设施,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区域经济发展供给高素质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动态调整汽修、电商特色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四位一体,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并推广应用,实施“1+X”证书认证。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双主体,三方向”课程体系,形成精品课程思政2门,出版国家规划教材2部,校企合作编写活页式教材3门。 创建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培养省青年技能名师2人、市教学名师2人、市骨干教师3人、市级教学能手4人,打造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个。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专家1人。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或教学能力大赛荣获省级以上荣誉3项。专任专业教师高级职称达28%以上,高级工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达98%以上。 建成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值达500万元以上,实训项目开出率100%。校企共建1个技术创新中心和1个虚拟仿真性实训室。依托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技术服务、项目开发,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各特色专业合作协议满2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不少于5个,其中品牌企业不少于3个。 打造专业特色明显、学习管理便捷、对外开放共享的智慧学习平台。建设集教学、实训、练习、考核一体的《电器及PLC控制技术》等10门数字化教学资源,资源年更新率12%以上,打造国内领先的优质教学资源库。 持续扩大资源的区域共享性,建成省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年培训学生和员工500人。积极承办技能大赛,力争取得国家三等奖以上成绩,形成赛事优秀案例1项。形成“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新格局,提升师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将竞赛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定期举办专业教学改革现场观摩会,推广建设经验,在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方面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校企合作开发特色校本教材,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课堂革命,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体现教学做合一,实现知行统一。 (四)深化教学改革 1. 建设目标与思路 实施“岗课赛证”育人机制,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并深入推行“1+X”证书制度。以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深化教材改革、创新评价模式为重点,以打造高质量课堂、创建高水平学校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建设内容与措施 (1)创新融合育人机制。聚焦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深化“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完善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并深化“4+1+1”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探索将1+X证书和专业人培方案、课程标准及专业教学的融合方案。开展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商用车销售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等“1+X”证书培训。建立并完善“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技能大赛”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相关的制度。 (2)深化教学模式改革。聚焦课堂“主阵地”,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出台《淄博机电工程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意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中餐烹饪推行接近真实企业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电子商务专业形成“真实化、行业化”的项目教学模式,各专业积极促进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改革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活页式教材改革。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企业岗位任职要求、职业标准、工作过程或产品”作为教材主体内容,将“完整工作过程”有机融合到教材中。建设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国家规划教材2本、编写“活页教材+活页笔记+功能插页”三位一体活页式教材3本,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工作手册式教材3本。 (4)学习成果认定与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通过与职业岗位现实工作情境及评价操作的参照比对,构建真实性评价设计模型,制定并完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生综合评价方案,形成基于能力标准的学习成果认定办法。建立并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校、行业企业、社会机构和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融入新技术、新规范、“1+X”证书等元素;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经费预算 此项建设任务预算投入800万元。其中第一年260万元、第二年310万元,第三年230万元。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双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1.建设目标与思路 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以建设高水平中职学校为目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构建教师评价机制;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深入推进校企共育高层次领军人才、专业群带头人和技术技能大师;实施“四促”工程,构建教师分类分层培养体系,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构建师德师风考核机制。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处室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师德教育计划和方案,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新任教师签订聘任合同的同时,签订师德承诺书。建立师德负面清单制度,界定师德红线,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并纳入到年度考核、职称(职务)评聘、评先推优中,对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故事会、报告会等构建促进师德师风提升的培养体系。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定期开展师德典型选树和表彰活动,形成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氛围。 (2)构建教师素质提升机制。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特点,制定《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实施方案》,实施以“四促”为重点的能力提升工程,即“以学习促提高、以实践促发展、以反思促提升、以课题促成长”。对教师分层分类培养,建立新教师培训考核机制,实施师徒结对“青蓝工程”,促使青年教师早日脱颖而出。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完善“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评审机制,每个专业都培养一个领军人才,并在此基础上组建高水平、结构合理的教学创新团队。 (3)落实教师配置标准。建立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挂职锻炼,制定《校企专业人才交流办法》,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能专家的深度合作与互动,构建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来学校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在合作企业建立10个教师实践基地,实现校企融合、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实施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技艺技能传承平台、名师工作室为平台,以校企研发项目为载体,通过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遴选4名专业带头人、7名骨干教师、10名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制定培训计划,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 (4)建设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开展“能工巧匠进校园”活动,每年从行业企业选聘优秀企业家、工匠(大师)各20名,担任学校产业导师;聘请50名具有丰富生产、设计、研发及管理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技术技能人才充实兼职教师库,强化教学理论、教学能力培养,打造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发挥技术能手、产业导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组建省内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多措并举加快教师团队成长,提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培训、业务比赛、大赛指导全面推进,建设优秀教学团队2个,形成教师梯次培养机制,提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获得一批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完善教师轮训长效机制和梯次培养机制,发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形成“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四级梯次培养机制。 (6)创新教师评价机制。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创新教师评价机制,破除“五唯”顽疾。制定《淄博机电工程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制定《教学目标绩效考核办法》《专业群评估办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提升意见》等制度,完善团队激励机制,根据团队成员任务完成质量,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全面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经费预算 此项建设任务预算投入400万元。其中第一年130万元、第二年130万元,第三年140万元。 (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建设目标与思路 对接区域内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集群,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依托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打造现代学徒制试点样板。以汽修产教融合基地、技能技艺传承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载体为抓手,提高校企协同育人能力。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深化知味斋商埠文化产业学院等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改革,建立多元化办学格局,形成中职学校混合所有制联合办学的新模式。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原则,校企双方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一体化、招生招工一体化、协同育人一体化、校企导师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办学格局,实现“实训环境工厂化、实训管理企业化,实训过程职业化”,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双赢。建成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6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建成5所教师企业流动站。校企深度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增加教师挂职锻炼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数量至10个。引入企业文化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完善制度建设及实训项目的开发,为校企合作双方共赢提供有力保障。 (2)提升专业与产业匹配度。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顺应岗位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同制定教学管理条例和制度。推进“场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改革,引企入校,实现企业真实项目实训、企业真实场景再现、企业技术人才现场指导。结合专业岗位能力培养标准,以多元综合岗位能力为目标,融入“1+X”证书和思政元素,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完成企业对智能化人才的需求,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入新技术、新规范,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总结提炼场景教学方法改革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3)提高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依托技能技艺传承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创业为重点,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汽修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为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心、实践教学中心。同时向区域行业企业、政府机构开放,提供人才培训和技术技能创新应用等支持服务。聚焦新景表业、西铁城精密机械、新华医疗器械等本地龙头产业,建设智能制造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产教融合项目的建设,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水平。 (4)职教集团建设。组建或参加淄博高端装备制造、烹饪职业教育集团,依托集团成员,开展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研究。建立专业教师、学生企业实践、顶岗实习基地。建立共享资源,实现校校、校企、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强化淄博职教集团和淄博职教联盟的校企粘度,围绕“专业招生、人才培养、资源建设、教学管理、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和创业就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校企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决策、执行、协商、投入、考核和监督等日常工作机制;完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学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制度体系;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进一步探索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推动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积极参与已加入职教集团各项活动,新成立2个市级职教集团。 (5)构建校企合作人才评价机制。校企共同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动态评价。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评价制度,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实习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入新技术、新规范,将“1+X”证书融入课程体系,完成企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 (6)建立多元化办学格局。推行“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规章制度、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多元共建”办学体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深化与山东新景表业公司、西铁城精密机械公司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合作开发相关教学资源、校本教材,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多元化办学。在总结完善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基础上,将汽修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学校其他专业纳入现代学徒制办学试点,总结二级学院办学模式,创建商埠文化产业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校企双方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教融合。 (七)提升信息化水平 1.建设目标与思路 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数字技能实训室等,推动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开发与应用能力,增强教学信息和管理办公自动化水平。优化教育服务与管理,全面提升管理与服务效能。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推进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研究制定智慧校园建设的提升方案,创新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信息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应用系统,升级教务、学工、图书、“一卡通”、财务、收费6个管理系统,补足应用短板,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能力,打造校内和校外、线上和的线下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新模式,建设内容新、环节全、覆盖广、可扩展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完成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科研、资产、预算和财务控制6个管理系统。建立应用系统运行保障制度、监督平台,深入使用应用系统,变革管理方式,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深度发展。 (2)建设智慧教育硬件设施。推进模拟仿真软件在各相关专业的使用工作,完成多媒体教室和实训教室智能化改造升级工作,建成与专业教学特点紧密结合的交互讨论教室、远程互动教室、虚拟仿真VR交互教室,把有限空间教室拓展成为网络空间教室的终端。推进应用业务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建成数字化技能仿真实训室,VR空间仿真实训室,虚拟感知实训室,升级改造校园安防系统,全面建成物联网硬件基础。 (3)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方法新模式,加强面向学生的课程思政课资源建设工作,在教学管理上将课堂管理与网上跟踪综合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化,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上转变为教室、实训室与网络等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大环境。加强面向家长的课程思政课资源建设工作。依托中国知网等,发挥知识行业优势,聚合产教研知识,服务专业与课程、服务行业产业发展,推进知识服务水平提升,建设省级高水平教学平台。 (4)开展混合式教学。依托教师发展中心,组建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支撑团队,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能力大赛、信息化技术培训、信息化课程制作等途径,全面提高师生信息化水平,培养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和信息化技术队伍。开展混合式教学,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应用教学研究工作,使信息化真正应用于教学,制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办法,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信息化教学比赛,助力构建虚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新模式。 (5)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利用云技术,建立跨时间、空间的共享网络平台,提供信息和数据的集成和分析服务:面向师生员工提供一站式校务管理服务,促进校务实现全流程管理;整合各种分散应用系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建成学校公共数据库,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支持网上协同办公,促进决策信息和反馈信息快速在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流动,实现扁平化管理,促进校务公开。继续加强实习实训研究工作,促进加快学校实习实训教学改革的新步伐。提升学校管理队伍的信息化应用管理水平,加快学校办学的新征程。 (八)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1.建设目标与思路 推进国际化教学资源的对接共享,拓展师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努力打造(与国际接轨)技能型劳动者大军。形成通过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专业发展的机制,在教学标准、课程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与中美、中德等国家合作,建设合作办学试点,与试点单位共享教学资源,依托试点举办一次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展;拓展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创建具有国际化思维的“教师教育创新团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国外研修培训经历的教师达到5%以上;对接2个外资企业,建设实训服务中心;建设机电专业2门国际互通互认的课程标准。建设国际化标准示范培训中心。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长效机制。与美国加州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组建“鲁加”(国际)信息产业学院,依托合作举办一次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产能合作,探索多元培养模式,完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美国加州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设“鲁加”(国际)信息产业学院(试点),依托学院,牵头开展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展,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形成中国特色职教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培养的路径,促进毕业生境外就业和人文交流,实现毕业生海外就业20人,20人次来自美国、德国、韩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和交流访问。 (2)探索国际深度合作。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业外语”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行业标准和需求,引进国际化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助推“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创新团队。推广符合本土实践的国际化标准,服务企业。 (3)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捷泽国际教育交流(山东)有限公司、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紧密协作,联合共建集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技术服务、产品升级、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推广等为一体的实训服务中心,中心下设1个技术转化推广服务中心,2个实训室。该中心支撑技术创新平台、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国际化共享型技术技能平台的技术服务,满足各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训任务,为淄博市周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4)加强教师出国培训。派出3名教师参加国际培训,探索学校与发展中国家以师资队伍建设带动职教内涵建设的路径,形成我校以师资队伍建设带动职教内涵建设的路径,使具有国外研修培训经历的教师达到5%以上。 (5)服务“一带一路”、提高资源与技术技能人才输出能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产能合作,探索多元培养模式,完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毕业生海外就业和人文交流。建立国境(外)友好院校1个;合作办学专业1个;培养国内国际化技能人才10人;实现毕业生海外就业20人。 (九)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1.建设目标与思路 全面实施学校章程和“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完善现代职业学校治理结构。完善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发挥学校党支部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内部运行管理,以班子带干部、以干部带群众,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以党支部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专家咨询委员会、重大事项议事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代表大会协同治理的“1+5”治理体系。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民主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规范学校部门职责和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学校专业委员会运行机制和民主参与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校,根据学校章程,建立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现代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管理制度体系。 (2)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自我评价机制,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实施高水平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形成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机制。以关键目标绩效考核为核心,建立学校、部门、项目三级管理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创新自主化、常态化、动态化质量保证与绩效考核融为一体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现代化手段介入的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畅通监督评价渠道,建成学校融媒体新平台,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增强学校治理评价公信力,打造学校民主治理新样板,培育学校现代治理文化、凝炼学校治理高端成果、推进治理手段现代化多维共进,提升学校治理新高度。 (3)提升管理队伍水平。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要求,校长及副校长积极参加国家、省级校长培训学习,学校制定内部学习计划,落实学习内容,实行评价监督机制,全面提高校级领导班子治校能力。全面提高校级领导班子治校的国际化视野,形成学校管理的新模式。 (4)提高教改指导与促进能力。完善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运行机制。落实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指导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具体实施工作。形成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运行监督机制,深化对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的指导和促进。 (5)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围绕组织机构、党政决策、资源配置、教学改革、制度运行、绩效激励、制度创新等方面构建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学校制度建设委员会完善制定学校《制度管理办法》,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立项、审核、征求意见、发布、废止和解释程序。定期监测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状态,评估规章制度实施效果,建立制度动态反馈改进机制,形成规章制度管理良性循环。 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层面的常态化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明确主体责任,推动内部诊改工作有效落实。一是推进党务管理、后勤管理层面的诊改工作,提升党务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能力;二是推进专业和课程层面诊改,借助专业管理平台、云课堂的作用,生成、采集、分析、运用各类数据,促进专业课程诊改主体的自主常态化诊改;三是推进教师和学生层面诊改工作,完善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档案,实现教师和学生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和全面发展。 (6)建立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实行“条块结合、分部管理”教学管理模式,成立以专业部主任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团队,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机制,建设行业、企业、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改进机制。制定并实施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量化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机制,实现目标管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体现公平。完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由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德育教育评价机制,培养学生不仅具备有专业技能水平,还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7)建立学生成长支持体系。完善管理育人和多元评价体系,加强党团管理、学习管理等制度建设,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发挥群体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构建心理育人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4场,形成心理育人典型案例4个。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增强供给能力,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合理诉求,建成“服务育人示范岗”8个。 (十)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1.建设目标与思路 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探索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多措并举,为中小型企业开展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成立校企融合就业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建设周村区社区教育学院,根据周村区产业结构特点及人才类型,开发30门培训课程。总结教育教学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淄博机电”经验。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服务重大发展战略。建成中职教育、开放教育、农民教育、社区教育“四位一体”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综合平台。通过建立完善服务机制,共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员工培训与鉴定等项目的服务。创建全国高水平培训基地,健全“学校+基地+教学点”三级办学体系,开展学历提升、中短期各种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创业指导,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为港口产业输送高水平机电人才,更好的服务海洋强省建设。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创建海洋强省“双创”培训基地,建立创业培训机制,为我国环渤海工业带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到2024年,服务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能力保持中职学校领先地位,努力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推动者,推动学校与头部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2)提升学校满意度。构建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对人才进行多元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完善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及家长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深化校企用人单位及家长对人才评价的模式改革,建成新时代中职生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满意度居全国中职学校前列。 (3)做好非学历培训。依托周村区社区教育学院办好社区教育,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书法、绘画、舞蹈健身、民族器乐、护理等多样化教育培训服务,每年接纳培训3000余人次,发挥学校服务地方惠及民生的作用。依托学校培训处、校企合作平台,为学校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探索路径。完成一批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为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做出职业学校应有的贡献。充分借助学校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对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建档立卡,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企业员工培训、服务高技能人才培训、服务终身教育,每年接纳培训5000余人次。 (4)做好示范引领和辐射。探索形成发展中国家职教优质资源“输入-内化-输出”的路径;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形成中国特色职教资源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培养的路径。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发展提供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范例,辐射、带动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协同发展。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总结建设成果,力争在项目建设期内形成相关典型案例。牵头组建一带一路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吸纳世界各国成功职业教育经验,辐射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职教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周村区政府牵头成立项目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门成立由区副区长任组长,区教育和体育局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推进“双高计划”申报、建设整体工作,研究决定重大问题;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双高计划”申报、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双高计划”建设重大事项。学校成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建设监控小组、专项资金管理小组;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方案制定、实施推进、监督评价进行咨询指导和监测评估,建立校内条块协同联创机制。政校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全力确保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二)顶层设计 解读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确保改革政策落实。建立健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激励党员干部带头拼搏奉献、敢闯敢试,为“双高计划”建设献计出力。 (三)制度保障 为确保项目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学校制定和完善《项目建设责任追究制度》《项目建设负责人岗位职责》《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项目建设考核评估细则》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来管理和规范项目建设,保障项目建设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四)过程管理 规范工作流程,落实项目实施管理。分解高水平学校建设任务,实施项目管理,组建工作专班,制定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对建设进度、阶段性成果、资金使用与管理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制定“双高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落实建设项目各主体责任,明确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依托质量管理平台,细化考核指标,保障“双高计划”建设有效运行。 (五)经费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加大特色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入和学校自筹等多种方式,解决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将特色项目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并设立项目建设资金辅助账目,保障特色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严格管理、合理使用项目建设资金,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加强对各建设项目的科学论证,严格项目审批,做好项目资金预算、决算,接受项目建设经费专项审计,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成。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2021-2022年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要求、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的通知》(淄职教字[2020]4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2021年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树立科学教育政绩观,按照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部署,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主动对接淄博市“753”产业和“四强”产业需求以及周村区工业强区、生态立区、商贸文旅兴区“三大战略”,进一步明确“发展特色职教,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推进全市全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淄博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础情况 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零犯罪学校、省首批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连年被区政府评为“支持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单位”。 1.立德树人成效大。以“五最校园”建设为载体,坚持“品格+技能”育人策略,培育“一月一主题”“一班一品”两大德育品牌,构建“532”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依托涵盖全体学生的59个学生社团,承办、参加省市学生社团比赛。孙玉洁、胡益源同学分别被评为2016、2017年“全国最美中职生”,为全省首家。2019年,学校牵头成立了淄博职业教育联盟德育工作委员会,推动了我市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整体再上一个新台阶。 2.专业建设质量高。四大专业群紧密对接区域主导产业,中餐专业、机电专业是省品牌专业,数控、汽修专业是市特色专业。数控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教学团队,建成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精品课程9门。多次承办市技能大赛,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多次获奖,其中获国赛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 3.产教融合程度深。牵头组建了淄博汽车职教集团、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发展联盟,建立了区域校企联席会议制度。与西铁城精机、山东蓝海、知味斋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组建了“厂中校”“校中厂”,与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合作的“周村烧饼制作”项目入选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数控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获省立项。 4.社会服务能力强。探索“专业+企业”办学模式改革,附属长安幼儿园,已创建为省级示范园,在园幼儿500余名,与企业共建的山东盛铭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辐射全国。所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全国示范性基地,年培训6600余人。组建了周村社区教育学院,学校是“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每年完成各类培训1万余人。 三、工作目标 周村区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着力构建形成“322”现代产业体系和优势产业集群,我校作为本区唯一的国办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建设,产教融合更加深入,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适应个性化成才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专业与产业对接更加紧密,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团队水平不断提高,特色品牌专业带动效能逐步释放,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现代学校制度更加完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办学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努力建成省高水平中职学校,使之成为凸显山东特色、跻身国内一流、接轨国际水平的现代化职业学校,为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更好服务山东省“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作出新的贡献。 四、计划内容: (一)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把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确保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学校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领导和促进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建设。 (二)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下,以适应产业和就业需求为导向,落实好管理体制、专业设置、教师待遇、职称评聘、校企合作、教师招聘等方面的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在限额内适合学校的岗位设置和用人计划,做好人员编制和选聘工作。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新课程、培养紧缺急需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高质量完成山东省示范校创建工作 2019年我校以全省第七名的位次被确定为第三批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全省共29所学校),获得省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和相应政策支持。我校将在国家和山东省职业教育强劲发展的大背景下,按照省示范校建设任务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省示范校建设。加快改革步伐,注重内涵建设,培育办学特色,全校教职工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实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争创省高水平中职学校,使学校成为凸显山东特色、跻身国内一流、接轨国际水平的现代化职业学校,进一步增强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夯实发展基础 多措并举,争取各级资金支持,不断加大投入,未来三年计划总投资5000余万元,用于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校容校貌和实习实训条件,为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计划投资1200余万元,全面实施校园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校容校貌;同时加强校园理念文化、行为文化、视觉文化及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 2.计划投资1800余万元,购买工业机器人、机电安装与调试实训设备、智能制造生产线等,完善高端装备制造实训基地内配,构建“产、教、研”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和理实一体化“教学工厂”。 3.计划投资600余万元,提升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和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功能完善,满足生产经营条件的学生实习宾馆和城市书屋暨西餐实训基地项目,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 4.计划投资600余万元,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的智慧生态共享有机农业示范园项目,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建设跨专业类别的技能创新平台,实现生态农业数字化远程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打造新动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 5.计划投资200余万元,建设“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培养有素养、能操作、懂运营的实用型电商人才。 6.计划投资600余万元,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校园,加强AR、VR、物联网技术在各专业群建设中的应用,争创省级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学校。 (五)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1.构建特色鲜明教师成长体系。构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双师”的“四级”教师成长体系,引导全体教师制定职业生涯长、中、短期规划,按年度落实阶段目标达成。 2.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推动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以分类培训为助力、以分级认定为推力、以评先树优为动力,构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全面、业务精湛的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教学队伍。 3.建设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采取“引、聘、送、下、带”和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积极与上级编制部门、人社部门联系、沟通,尽快落实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聘任兼职专业教师政策。 4.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并在其指导下,落实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在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中取得的收入结余,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教学研究、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劳动报酬,对学校承担的培训任务,与绩效工资总量增长挂钩等。 5.创新教师补充机制。落实新进专业专任教师需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专业技术资格、通过直接考察方式招聘业界优秀人才的规定。形成更加多元的教师供给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到我校从事职业教育。 6.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三年内,建设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名师3人,专兼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培养专业带头人9名,培养骨干教师20名。形成合理的师生比以及专业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例。生师比保持20:1以内;双师型教师85%;兼职教师占比20%以上,且全部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 (六)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 1.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调整制度。学校建立专业预警机制,按照产业信息和就业规律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学校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经济转型、主导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需要,建立产业结构动态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 2.加强专业建设形成高水平专业群。专业建设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主动适应淄博市周村区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经济需求,大力加强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示范专业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专业,继续完成“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省品牌专业建设工作。形成以示范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群发展格局,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积极发展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探索一条融合职业教育特征和区域经济元素的专业建设新路子。突出建设基于产业链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专业群和现代服务业专业群,使之与区域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并积极申请省级高水平中职专业(群)项目建设。2019年,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163亩,年产4000台精密数控机床和4000台(套)智能加工装备及配套产品的西铁城新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落户周村经济开发区,西铁城(精机)和新景公司一直是我校的产教融合合作企业,这为学校高端装备制造业专业群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围绕经济发展开设新兴专业。学校根据专业预警机制,及时调整信息类和财经类专业,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2020年计划新设“工业机器人应用”和“中西面点”专业;2021年计划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和“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专业;依托智慧生态共享有机农业示范园建设,开办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 (七)培养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产业人才 1.完善综合素养教育体系。落实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育人机制。规范课程设置,实施多元化综合素养评价,探索综合素养教育有效路径,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整体水平。 2.健全德育教育软硬件资源。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将“五品六力”纳入学校特色建设中。德育数字化资源不断丰富,开发德育课程,完善德育资源库,实现校内外德育资源共享。依托我校牵头成立的淄博职业教育联盟德育工作委员会,建成数字化德育资源中心、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企业文化体验中心、素质拓展训练中心、校外德育实践中心“德育六中心”,培育综合素养教育“六中心”德育品牌。 3.强化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目前我校已有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平面设计、学前教育、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等七个专业正在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三二连读”工作。今后将继续与高职院校合作,力争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也与相关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三二连读”。选取优势专业积极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试点以及 “3+4”贯通培养工作。制定学校职教高考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基本培养模式,为学生依照兴趣和禀赋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成长渠道。积极参与和承办各级技能大赛和创业创新大赛,努力提高学校参赛成绩和办赛水平,做好各级各类大赛优秀选手接受本科教育推荐和辅导工作,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充分利用我校综合高中试点学校优势,开展普职融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4.大力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在保证生源数量的基础上,提高生源质量,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专业,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校企合作,大力开展“1+x”试点工作,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鼓励指导学生创业,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认可。目前我校的网店运营推广(初级)为“1+X”试点,积极申报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初级)、光伏电站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商用车销售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 “1+X”试点。 (八)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 1.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五共同”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优化“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继续实行冠名培养、订单培养,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2.做大做强职教集团强化协同育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升职教集团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校企联合办学委员会作用,推进学生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完善实习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协同育人、促进知行合一。未来三年,我校牵头成立的淄博市汽车职教集团将继续充分发挥集团成员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聚焦“产教融合、工匠精神、学徒制试点、职业素养”等政校企共同关心的话题,进一步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深化集团化办学、实现校企精准对接、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带动市域内汽车产业的发展。依托我校作为秘书处单位成立的淄博市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成立淄博市烹饪职教集团,为我市的现代服务业做优做强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加快产教融合试点。与行业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产学研用综合体1个,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艺传承平台1个,建成周村区非物质文化传习中心1个。 积极吸引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与山东新景表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山东新景职业学校,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西铁城(中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嘉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高端装备制造中心”;与太平洋保险在线服务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电子商务实训中心”成立实习工厂,引入企业设备和技术,集培训、实训、生产、研发为一体,实现“实训环境工厂化、实训管理企业化,实训过程职业化”,实现校企共建共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加快产教融合试点工作,成立学校实习宾馆和城市书屋暨“西餐实训中心”,实现消耗性实训向生产性实训转化,加快产教融合改革。与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汽车实训中心”,把企业的管理标准和文化融入到学校的管理,在人才培养、教师能力提升、课程资源建设、实验实训环境与条件营造等方面加强合作。 (九)提升服务区域社会经济能力 1.加强建设周村区公共实训基地,周村技工学校挂牌,扩建学校就业培训中心三方面有机结合,提高学校育训能力。 2.加强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心面向社会成人在各行业领域积极开展劳动者素质提升的本专科学历教育,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自2020年起,计划春秋两季本专科每年招生500余人。 3.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在我校挂牌成立的淄博市周村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为适应周村老工业区转型振兴、高质量发展需要和推进全区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实施,加快熟练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年培训6000-8000余人。 4.成立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依托我校所属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立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开展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和职业体验,将劳动教育与职业体验进行有机融合,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对职业习惯进行渗透和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劳动习惯,渗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构建劳动教学“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计划年培训6000余人。 5.培育省级社区教育活动品牌。拓宽社会培训领域,创新社区教育载体、丰富社区教育内容,积极开展新市民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和新型农民教育。关注关爱弱势群体,加强老年教育组织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远程老年教育,改善基层社区老年人的学习环境。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实现全区社区教育全覆盖,培育省级社区教育活动品牌。 (十)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制定“国际(地区)交流与合作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国际(地区)交流活动,努力探索适合我校的对外交流途径。充分利用学校与西铁城(中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会,服务企业产品走出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到日本研修机会;学习借鉴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新机制,在教学标准、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十一)扎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1.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1)健全落实安全工作常规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各类安全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并继续推行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集体外出和大型活动审批制度、应急救援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做到管理无疏漏、无盲区,使安全工作规范有序。 (2)健全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与考核制度。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履行各自岗位本职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同时承担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形成学校安全工作“人人都要抓,人人都要管”的工作格局。 2.狠抓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 (1)切实把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必须按要求开设安全教育课,积极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寻找身边安全隐患”等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安全知识教育,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教育。切实抓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安全教育月”、“119”消防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2)开展“每天一分钟”、节假日放假前半小时”安全警示教育。不断创新安全教育方法,寻求安全教育载体,拓宽安全教育工作思路,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3)健全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科学、实用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断深化演练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确保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师生应急演练。 五、预期效益 通过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建设,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多元评价日臻完善,综合素养显著提高;专业设置更加优化,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更加提高;产教融合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教研能力显著增强,教师素质整体提升;现代制度更加健全,内部治理更加完善;技能培训更加广泛,社会服务更加认可。 六、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淄博机电工程学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作建设实施小组”,下设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和落实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检查监督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解决或协调建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淄博机电工程学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作建设实施方案》,用制度来管理和规范项目建设,保障项目建设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区教体局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确保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严格管理、合理使用项目建设资金,科学论证,严格项目审批,做好项目资金预算、决算,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成。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 二0二一年九月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2021-2022学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教体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规定,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教事业为宗旨,以“省示范校”建设为抓手,以争创高水平学校为契机,深入推进职教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和党史学习教育。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校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注重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与学校重点工作有机融合,注重调动全校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重点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质量。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系列活动,激发师生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的爱国热情。组织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进行党性体检。形成“课前五分钟党史知识宣讲”教育教学模式。 (二)抓好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党建引领思政课三教改革,围绕三全育人,加强思政课核心素养培养,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建设等方面探索符合职教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的方式方法,以学生关切问题导入教学,以“问题链”引导思政课教学层层递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布置、共落实,确保组织生活经常化、规范化。 (三)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年度重点任务。认真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表彰优秀党员、走访困难党员、发放光荣在党五十年勋章,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扎实开展“四比四争”活动,党员“双报道”志愿服务进社区,秉持文化惠民,开展送教活动。 (四)认真抓好党建创新项目。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三全”育人,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师资队伍,在淄博市首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承办全市“思政同城大课堂”活动, 1名教师在活动中主讲公开课。承办了淄博市思政优质课比赛。2022年在首届淄博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市级思政微课题结题一个,一个课题立项为2022年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参与立项中国职业技术学会和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思政课题各一项。开展课程思政培训,在市区课堂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选聘宝达人力资源部张盈经理、国家级“非遗”周村烧饼传承人王春花、新景表业总经理范学军、知味斋餐饮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王文建为思政课校外特聘教师。围绕党史教育,开展“红船领航”系列教育活动。 自2021年12月起推行国防教育准军事化管理,对学生在就餐、课间秩序、两操、宿舍、活动、休息等方面实行规范化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制定教师24小时值班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全方位全员教育管理,全力打造学生舒心、老师安心、家长省心、社会放心的规范和谐平安校园。 (五)认真抓好校企党建共建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与30多家企(行)业党组织签订校企党建合作协议,紧密围绕组织联结、阵地联建、资源联享、人才联培、服务联创、发展联动的“六联”工作思路,与企(行)业党组织共同开展党建共建,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和意义,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二、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安全及教学工作 本年度安全工作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省市区教育部门安全会议精神,加强安全工作管理,以学校稳定和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为重点,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开创学校安全管理体制工作的新局面,学校被评为淄博市平安校园。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第一要务,成立领导小组,召开防控工作会,研究部署防控方案,建立联防联控工作体系;建立学校、分部、班级、家长四级联防联控工作联系网络,与周村区疾控中心、城北路派出所等共同建立防联控机制。积极进行疫情防控日常物品储备;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消毒整治;完善各种制度和预案、防控流程图,使防控工作有章可循。不断调度工作落实情况,做好 “日报告、零报告”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准备工作万无一失。 3月8日,突如其来的疫情,我校成为抗疫工作前线。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组织党团员教师组成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参与学校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将餐食、热水等送至学生宿舍门口,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辅导,做好心理安抚、心理陪伴工作,鼓励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共同抗击疫情。青年志愿者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协助学校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发放防疫物资、校园消杀、校园巡逻等工作,积极主动充实各部位疫情防控工作。96名党员干部和班主任以校为家,夜以继日,坚守35天,期间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心在线上,爱不停歇”24小时服务热线、“心灵驿站”微信群,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和日常生活服务,做到心理危机状况早发现、早干预,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教学领导小组召开线上教学工作会议,明确线上教学形式、辅导时间、课程安排、学习保障等各项措施。各专业、学科授课均采用网络授课形式;教务处、专业部、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淄博机电工程学校线上教学工作安排》要求制定线上教学计划,提前准备好线上教学资源,3月10日准时为我校全体学生开启线上教学服务,切实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QQ群课堂”“腾讯课堂”直播等形式实施。97名教师开设了72门课程,2000余名学生参加了线上授课和学习。 三、推进各类职教项目,承办省市有关职教活动 学校贯彻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政策及配套文件,落实 “一校一策”重点项目,2021年10月28日,淄博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督导组对我校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进行了专项督导,督促学校在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方面争取更大突破。 根据《淄博机电工程学校示范校建设方案》,学校制定任务清单,用制度来管理和规范示范校项目建设,保障项目建设工作规范、高效运行。12月13日,市教育局组织了有关专家对学校省示范校建设情况进行了中期检查评估,为顺利通过省示范校终期验收奠定了基础。 “十四五”期间,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启动实施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我校抢抓机遇,积极申报。2021年11月29日,省教育厅公示首批省高水平学校入围学校70所,淄博市入围学校5所,我校位列全市第三,为今后我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开创了新局面。目前,学校根据《建设方案》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2021年12月15日-17日承办2021年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车身修理竞赛,推动了中职学校车身修复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校企结合与岗位对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 2021年12月28日承办淄博职业教育联盟2021年年会暨新时代职业教育政策报告会。会议探索了全市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总结谋划了淄博职业教育联盟工作,并为我校淄博市汽车工业职业启蒙和劳动教育基地、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职业启蒙和劳动教育基地揭牌,省教育厅领导作现代职业教育政策解读报告。 2022年5月27日,根据《市教育局等10部门关于做好2022年淄博市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和淄博市第十三届职业(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安排,承办2022年淄博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暨第十三届职业(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会上展示了我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观摩了我校承办的四项比赛,营造了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完善基础设施 建设数字化学校 学校进一步改善了校园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绿色、生态、人文校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独特功效。 投资180万元,继续实施校园环境形象“三化”提升工程,对校园进行硬化、绿化、亮化。投资400余万元,建成占地2240平方米,集科普展示、科普实践、育苗区等为一体的人工智能数字农业示范园,推动“互联网+农业”产业模式的不断发展,扩展现代农业技能培训渠道,为学生和社会参训人员创造更加良好的“互联网+农业”的探究和体验环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投资200余万元,新建两个微机室,增加各类信息化设备230余台。学校连续几年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升级改造学校网络环境及服务器,优化学校OA办公系统,增设校园智慧安防、课堂教学诊改、汽车喷涂VR虚拟仿真实训室、工业机器人VR虚拟实训课程、自动化产线装调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智慧电子班牌等软硬件设施,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校的融教学、管理、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智慧化校园环境,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构建起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的新型教育、教学、培训和管理服务平台。 2022年6月学校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开展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鲁教职处函〔2022〕26 号),全省共16所学校入选,中职学校只有5所。本批次试点校是教育部职成司以参与今年4月“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情况调研”的职业院校为基础,遴选出办学基础较好、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职业院校参与试点。 五、推进职教综合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体,就业为导向;技能训练为主线”的方针,使学生变从属为主体,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在专业技能学习中,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的进行分析和综合,主动地把知识学到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和迁移能力 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和迁移能力。实行校企结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在合作企业实习,与聘用毕业生的企业共同设计培养方案,企业也可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设备条件,抓好模拟、试验、上机等环节的教学,使理论尽快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 (三)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企业调研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初步制定学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对自动化产线装调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VR虚拟实训课程——工业机器人典型结构原理资源包等工业机器人专业知识教学资源整理整合。 对到位的1台亚卓/机器人打磨抛光工作站V2020、6台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一体化创新平台、1台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一体化教学创新平台(A型)系统进行了系统安装,初步进行了调试;还安装调试了工业机器人VR学习系统。 学生已经开始在实训基地展开有关机器人专业资源学习,利用VR虚拟实训课程——工业机器人典型结构原理资源包,让学生初步掌握工业机器人典型的结构原理以及仿真操作。根据学生学习反馈问题及时修改学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机器人打磨抛光工作站与山东新景表业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和联合研发,实现手表外壳的自动研磨技术。 (四)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与淄博镰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现代服务产业学院,2021年招生300余人。与山东知味斋餐饮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知味斋商埠文化产业学院,2022年开始宣传招生。 2022年5月,经相关部门批准,与美国加州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捷泽国际教育交流(山东)有限公司共建了淄博机电工程学校-鲁加(国际)信息产业学院。学院将发挥与海外联系密切的优势,立足淄博,面向世界,推动学校“请进来”“走出去”,开展“双向办学”,突出“职业教育与国际交流并举,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并重,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办学特色。 六、加强专业群建设,提升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 学校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优先方向,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教产相互促进”运行机制,立足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利用学校地处开发区优势,组织开展专业调研论证,指导专业内涵建设,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定期召开“校企合作联谊会”“校企合作洽谈会”,服务对象逐步向当地企业转移,议程内容也由调研人才需求为主变为洽谈合作培养为主。 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调整制度。学校建立专业预警机制,按照产业信息和就业规律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加强专业建设形成高水平专业群。完成省级机电特色化专业申报,市级中餐、电商、汽修、酒店专业市特色化申报,完成中餐、机电两个省品牌专业验收。 七、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 我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激发教师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活力,调动教职工服务学生与管理学生的积极性。我校现有教职工203人,其中专任教师196人,外聘教师50人。其中99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2021年6月,学校又有6名教师报名“金蓝领”技师、高级技师培养工程。 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和项目课题研究。4个省教改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 2021年12月份,1个市级十三五规划、5个市级、1个区级课题结题。2022年立项了一个省级规划、2个市级、5个区级课题。1门精品课程被评为淄博市第四批精品课程。 在2021年周村区中等职业学校优质课评选中,我校教师获得公共基础课:一等奖4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4人;获得专业课:一等奖4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4人。 2021年淄博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市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2021年淄博市中等职业学校优质课评选中,承办了思政、公共艺术、旅游管理三类学科的淄博市优质课比赛,获得公共基础课: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获得专业课: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 2021年区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评选中,我校共评选出区首席教师5人,区学科带头人9人,区教学能手19人,区骨干教师52人,区教坛新秀1人。 2021年我校王立波、贾春燕、刘鸿悦3人获得淄博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2021年4名老师获得周村区青蓝工程优秀指导教师。 2021年8月12人获得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宋华获得淄博市高中课程教学工作突出贡献奖。 2021年获淄博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人、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三等奖1人;淄博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1人;淄博市最美中职班主任1人,区优秀班主任3人。 2022年获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1个;周村区首席班主任2人;周村区家庭教育先进个人3人;周村区心理健康先进个人3人; 八、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2022年荣获山东省优秀班集体3个;山东省优秀学生17人;山东省优秀班干部3人;淄博市优秀班集体7个;市级优秀学生34人;市级优秀班干部7人。冯熙惠、张珈诚、徐嘉诚三名同学获2021年度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 (一)技能大赛再创佳绩 在2021年淄博市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共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4个;我校教师共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刘延飞老师获得淄博市技术能手称号。 2021年11月,我校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D 打印技术综合应用”“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装调与运维”“汽车营销”“互联网+wifi 移动互联“四个赛项,其中,三名学生在“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装调与运维”赛项中获得三等奖。 2021年12月承办了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教师组获得一等奖1人,学生组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王成敬老师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2022年5月27日承办淄博市第十三届职业(技工)院校技能大赛“3D打印技术综合应用”“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车身修复”“模特表演”四个赛项,共18个代表队40名选手参加;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师生充分发扬勇于争先的精神,最终“车身修复”赛项,我校学生获得冠军、季军;“3D打印技术综合应用”赛项,我校获得团体冠军;“模特表演”赛项,我校获得冠军、季军和第4名;“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赛项,我校学生获得季军和第9名。 (二)提技能,促发展 推进“1+X”证书制度,学校积极与相关部门、企业对接,充分利用我校优质的职业教育平台,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积极推进网店运营推广、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初级)、光伏电站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商用车销售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4个工种认证考试,增强学生职业技能教育,拓宽就业渠道,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重视双创教育,提升核心竞争力 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教学方针,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等方面不断创新,向学生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助力。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社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个创业项目分别获得市级二等奖和三等奖。1名教师获得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名教师获得市级创新创业先进个人。 (四)职教高考、招生人数迈上新台阶 学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按照对口升学和技能就业两个方向实施分类培养。有升学深造愿望的学生,通过三二连读、职教高考等多种途径圆他们的“大学梦”,逐步扩大高职升学人数,提高高职升学层次。2021年,职教高考再创佳绩,共有363人报名参加职教高考,本科上线人数82人,242人被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录取,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毕业生。2021年招生952人,实现新的突破。 (五)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系列活动,开展大课间活动,本年度召开了秋季田径运动会和一次达标运动会,各班级每个月组织班级体育主题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校体育活动氛围,增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 2021年7月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学校跳绳队2019级冯熙慧同学获得30秒单摇跳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同时获得个人花样比赛银牌。2020级电商一班徐嘉诚同学获得30秒单摇跳金牌并平世界纪录。学校荣获备战参赛工作先进单位,受到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团省委的表彰。 12月4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上,学校跳绳队徐嘉诚、冯煕惠、李永琪、马子瑶、李硕等5名运动员参加了30秒单摇跳、3分钟单摇跳等12个项目的角逐,获得12个冠军、3个亚军、2个季军的好成绩,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队”荣誉称号,受到省体育局表彰。 九、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全省领先 2021年11月,我校社会实践基地分部与淄博市青少年综合素质实践达成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周我校实践基地的师资、课程、管理优势,同时利用凤凰山基地的场地、设施优势,极大改善了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软硬件条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我区综合实践活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实践基地的跨越式发展。 现代农业示范园工程项目已完成建设,现已开始运行。2021年7月,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入选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项目,成为全省130个科普示范工程之一。2021年10月,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程资源评选活动中,周村基地第三次应邀担任山东省初选的评委工作。2022年6月2,参加山东省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联盟理事长单位会议,会上,我校袁泉副校长做了题为《携初心 并肩行 助推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发言。 十、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稳步推进 (一)做好成人函授招生工作 以“招生”作为社继中心的工作主线,21秋和22春完成招生:开放教育116人,奥鹏教育141人,2021级基层干部中专学历班(村两委)116人。 函授教育,2021年下半年成人高考报名人数300余人,2022级实际录取近240人(鲁东大学98人,济南大学95人,其他50人)。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省开放大学、鲁东大学、济南大学及奥鹏相关大学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严格按照程序,落实各个环节,细化管理措施,认真做好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考务管理、教材管理,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考,狠抓网上教学工作,严密组织各类考试,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毕研超、许迎迎两名同学获得2021年度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 (二)开展社会培训及社区教育,助推乡村振兴 一年来,周村区社区教育学院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努力用心做活力多彩、高质量的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网络逐步完善,各类社区教育资源充实,教育教学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亮点纷呈,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周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5月26日承办司法局周村区2022年度行政执法考试,共有166人参加。6月7日承办应急局周村区安全生产八抓20项系列创新举措专题专项考试,共有713人参加。 (三)积极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 积极筹备“周村区202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从会议议程、参会人员组织、活动安排、启动程序等方面充分准备,于12月1日,在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会议室举行了周村区202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会上,对我校申报的区级教育创新突破项目《建设文化传承中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介绍,并为“周村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对我校上报的两个“元诚爱心屋”心理援助进社区试点单位长安社区和荣和社区进行了授牌。 (四)推进《建设文化传承中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工作 积极推进“周村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建设,加强文化传承中心场所及硬件建设。为满足开展活动需要,投资近8万元,建成高档活动室一处,配备高档课桌椅60套,安装了智慧黑板;装配会议室一个,配备了一体机。 社区教育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为目标,先后开展了 “文化大讲堂”进社区活动、老年智能技术培训、组织、指导建党百年华诞唱红歌等系列庆祝活动、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公益援助等社区教育活动。先后荣获“山东终身学习在线”应用推广先进单位、山东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思政教育基地、淄博市首批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特色学校、淄博市首批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老年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十一、彰显办学特色 推动内涵发展 (一)校企合作以产定教 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完善“五共同”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优化“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因为与我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山东新景表业有限公司、西铁城(中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名单,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第四批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办学示范校。深化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引领山东新景表业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成立山东新景(国际)职业技术学校。 (二)开展职业体验 感悟劳动之美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五育并举”的号召,利用职教大平台,通过“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学习与互动的平台,打造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虚拟VR喷涂体验、光伏模拟平台、模拟驾驶……富有专业特色的活动、符合学生兴趣的设置,让学生们体验到职业的乐趣,领略到职业教育的风采。 (三)职普融通促改革,两校合作同发展 在局党组领导下,制定周村区职普融通试点方案,实施职普融通办学。周村实验中学2019级有132人转为淄博机电工程学校学籍,分别为旅游服务与管理29人,数控技术应用50人,幼儿保育51人,机电技术应用2人。 2020级242人转为淄博机电工程学校学籍,分别为幼儿保育专业52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51人,电子商务46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53人,数控技术应用40人。 十二、主要问题 (一)餐厅管理方面不够规范。由于历史原因,我校餐厅目前沿用托管模式,学校管理方面不够细致规范,目前正在积极整改。 (二)学生管理方面不够细致规范,尤其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后,有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沟通不及时,学生因此投诉比较多。 (三)学校执行“三重一大”有关规定不够规范,报告不够及时,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进。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 2022年6月20日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规划计划

有话要说...